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78-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-大光明藏-宋-宝昙-第15页

譬如琵琶琴瑟雖有妙音。若無妙指終不能發。指即妙音。語即佛心也。即妙音以為指。即語以為佛心。豈不悖哉。古之人音與指相忘。心與語縣契。如趙州曰。諸人被菩提使。老僧使得菩提。便能捻土為金。捻金為土。皆吾心之常分。不假於他術也。
廣州法性寺印宗禪師
師因往蘄春謁忍大師後。於廣州法性寺講涅槃經。遇六祖能大師始悟玄理。以能為傳法師。又採摭自梁至唐諸方達者之言著為心要集。盛行于世。
  寶曇曰。真淨老人謂。印宗法師問盧行者。仁者在黃梅有何言教指趣傳授。盧曰。彼指授者惟論見性成佛。不說禪定解脫無念無為。宗曰。何故不說禪定解脫無念無為。盧曰。況是二法。不是佛法不二之法。宗曰。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。盧曰。如仁者講涅槃經明見佛性。是名佛法不二之法。真淨曰。彼是小巧。禪道早是中半了也。如今叢林惟論禪定解脫無念無為。且道六祖底是。如今底是。至哉斯言也。真淨去今又八十彈指矣。後世禪定解脫無念無為亦復無聞。其能穿鑿古今出沒名句。握定死蛇以為活蝎者。便為正眼遞相印授。當世無大知見人為辨正邪脫。或有之。眾楚一齊未易伸喙。佛法至此得不為痛心者哉。
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
師往曹溪作禮問曰。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。祖曰。汝曾作什麼來。師曰。聖諦亦不為。何階級之有。祖深器之。謂有二祖見少林氣象。後住青原靜居寺。六祖將示寂。有沙彌希遷。即石頭也。問曰。和尚百年後希遷當依附誰。祖曰。尋思去。及祖順世。遷於靜處端坐。寂然忘生。上首曰。汝師已逝。空坐奚為。曰。我稟遺戒故尋思爾。上首曰。汝有師兄行思和尚住吉州青原。因緣在彼。師言甚直。汝自迷耳。遷聞辭去至靜居。師問曰。子何方而來。曰。曹溪。師曰。將得什麼來。曰。未到曹溪亦不失。師曰。恁麼則用去曹溪作什麼。曰。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。又問。曹溪大師還識和尚不。師曰。汝今識吾否。曰。識又爭能識得。師曰。眾角雖多一麟足矣。師令持書至南岳讓和尚。達書了速回與汝鈯斧子住山。至彼未呈書便問。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。讓曰。子問太高生。何不向下問。曰。寧可永劫受沉淪。不從諸聖解脫。讓休去廼回。師問曰。子去未久送書達不。曰。書亦不通信亦不達。師曰。作麼生。遂舉前話了却云。去時蒙和尚許鈯斧子。即便請。師垂一足。廼禮辭之。南岳有僧問。如何是佛大意。師曰。廬陵米作麼價。
  寶曇曰。青原得道時大有二祖見少林氣象。是時方像季也。而溫厚之氣獨盛於東南。思出江西而祖居南海。眎中國為東南也。雖佛法不以土地風氣為休戚。然人挾天地中和以生。得天地之中和而不能得道之中和者。未之有也。青原仁父祖也。子石頭外而氣分感而為。諸孫藥山雲巖殆聖諦不為處發生。龍潭德山是廬陵米價中流出。有父祖之英烈。得天地之中和人。而不能為聖為賢為嚴父師為法軌範。吾不信也。
南岳懷讓禪師
師至曹溪。六祖問。什麼處來。曰。嵩山來。祖曰。什麼物恁麼來。師無語。經八年忽然有省。白祖曰。某甲有箇會處。祖曰。作麼生會。曰。喚作一物即不中。祖曰。還假修證也無。曰。修證即不無。污染即不得。祖曰。秖此不污染是諸佛之所護念。汝既如是。吾亦如是。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。師執侍十五載。唐先天二年居衡岳般若寺。示徒云。一切萬法皆從心生。心本無生法亦無住。若達平地所作無礙。非遇上根宜慎言哉。僧問。如鏡鑄像。像成後光歸何處。師曰。如大德未出家時。相狀向什麼處去。曰。成後為什麼不鑑照。師曰。雖然不鑑照。一點也瞞他不得。有僧道一住傳法院庵。常坐禪。師知是法器乃往問曰。大德坐禪圖箇什麼。一曰。圖作佛。師廼取一甎於庵前石上磨。一曰。作什麼。師曰。磨作鏡。一曰。磨甎豈得作鏡。師曰。坐禪豈得成佛。一遽離坐問曰。如何即是。師曰。如牛駕車。車若不行。打車即是打牛即是。又曰。汝學坐禪。為學坐佛。若學坐禪。禪非坐臥。若學坐佛。佛非定相。於無住法不應取舍。汝若坐佛即是殺佛。若執坐相非達其理。一聞示誨如飲醍醐。即禮拜問曰。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。師曰。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。我說法要譬如天澤。汝緣合故當見其道。又問曰。道非色相云何能見。師曰。心地法眼能見乎道。無相三昧亦復然矣。一曰。有成壞不。師曰。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。聽吾偈曰。心地含諸種。遇澤悉皆萠。三昧花無相。何壞復何成。
  寶曇曰。證悟廣大。非一世可了。譬如須彌雖積塵而成。與輪圍諸山初若不異。至四面俱起則盡輪圍。百劫之力亦不能及。此無他。小大之勢然也。南岳之道簡而易見明而易知。雖初心之人若可深入。及一引手則有不可輕舉之力。至一舉武則有不可苟踐之地。使人人如南岳如馬駒。則畟塞虗空皆為有道者矣。大抵父祖勇決則子孫無削弱之患。太公之治齊。周公之治魯。亦不免有後世寖強寖微之論。可不戒哉。
溫州玄覺禪師
師詣曹溪。初到。振錫擕瓶遶祖三帀。卓然而立。祖曰。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。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。師曰。生死事大。無常迅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