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起合掌作禮曰。大德高棲何處。祖曰。貧道不決所止。或東或西。師曰。還識道信禪師不。祖曰。何以問他。師曰。嚮德滋久。冀一禮謁。祖曰。貧道是也。師曰。因何降此。祖曰。特來相訪。莫更有宴息處不。師引祖至小庵。唯見虎狼之類。祖廼舉兩手作怖勢。師曰。猶有者箇在。祖曰。適來見什麼。師無語。少間。祖坐于石上。書一佛字。師覩之竦然。祖曰。猶有者箇在。師未曉。稽首請說真要。祖曰。百千法門同歸方寸。河沙妙德總在心源。一切戒門定慧門。神通變化悉自具足。不離汝心。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。無三界可出。無菩提可求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。大道虗曠絕思絕慮。如是之法汝今已得。更無闕少。與佛何殊。更無別法。汝但任心自在。莫作觀行。亦莫澄心。莫起貪顛。莫懷愁慮。蕩蕩無礙。任意縱橫。不作諸善。不作諸惡。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。快樂無憂故名為佛。師曰。心既具足。何者是佛。何者是心。祖曰。非心不問佛。問佛非不心。師曰。既不作觀行。於境起時如何對治。祖曰。境緣無好醜。好醜起於心。心若不強名。妄情從何起。妄情既不起。真心任徧知。汝但隨心自在。無復對治。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。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。今付于汝。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。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。既而師負米一碩八斗朝往莫還。供僧三年不缺寒暑。
寶曇曰。牛頭未見四祖時百鳥銜花以為献。見四祖後百鳥不來矣。古今提唱甚多。唯南泉曰。直饒不來。猶較王老師一線道。方是大毉行處也。佛法利害至重。以異類而知牛頭。曾何後世之紛紛者之不若也。夫道有正傳有旁出。正傳猶人子之為父後者。旁出為季產也。父母之愛季子。人情所同。然溫詞以詔之。恩意以容之。及其訓之亦終不以盡。其待父後也則異於此必矣。誨飭砥礪使知有君臣父子。箴規琢磨使知有兄弟朋友。季囑付授使知有門戶家世。冀其有所自立。然後廼已此教子之法。善知識所當然也。苟善知識有舐犢之愛。則佛祖正脉危如綴旒。牛頭真大福德人。六世傳燈已見於記別。其後光明盛大有過其師。豈吾懶融去山八十里負米一碩八斗朝往莫還之力哉。
法融禪師嗣法
二世智巖禪師
師在岩谷中入定。遇瀑漲怡然不動。其水自退。有昔同從軍者二人。聞師隱山谷。尋訪謂師曰。郎將狂邪何為住此。曰。我狂欲醒君狂正發。夫嗜色淫聲貪冐寵榮流轉生死。何由自出。二人感悟太息而去。貞觀中歸建鄴。入牛首山謁融禪師發明大事。已而祖謂師曰。吾受信大師真決。所得都忘。設有一法過于涅槃。吾亦說如夢幻矣。一塵蜚而翳天。一芥墮而覆地。汝今已過此見。吾復何云。山門化導當付于汝。師稟命為二世。以後付正法于方禪師。
三世慧方禪師
師洞明經論。後入牛頭山謁岩禪師咨詢秘決。岩觀其根器堪任正法。遂示以心印。師豁然領悟。於是不出林藪十年。謂眾曰。吾欲他行隨機利物。汝宜自安也。廼以正法付囑持禪師。
四世法持禪師
師至黃梅席下聞法心開。復遇方禪師為之印可。乃繼牛頭宗祖。及黃梅謝世。謂弟子玄賾曰。復傳吾法者可有十人。金陵法持一也。後以法眼付威禪師。
五世智威禪師
師聞持禪師出世廼往禮覲。傳受正法。學徒犇走。中有慧忠者來。廼曰山主來也。即感悟。有偈示之曰。莫繫念。念成生死河。輪轉六趣海。無見出長波。忠以偈答曰。念想由來幻。性自無終始。若得此中意。長波當自止。師曰。余本性虗無。緣妄生人我。如何息妄情。還歸空處坐。忠曰。虗無是實體。人我何所存。妄情不須息。即泛般若船。乃付法化導。
六世慧忠禪師
師因巡禮威于具戒院。見凌霄藤遇夏萎悴。人欲伐之。因謂曰。慧忠回時此藤再生。及回果如其言。即付法訖。平生一衲一鐺。常有供僧穀兩廩。三虎為之守。靈異甚夥。度人亦甚眾。示眾曰。人法雙淨。善惡俱忘。直心真實。菩提道場。
寶曇曰。牛頭所說之法。大體不奪其師之所畀授。其一偈曰。恰恰用心時。恰恰無心用。最為精絕。然終不若妄情既不起。真心任徧知之。為要切也。逮印記岩公一語。得非歲晚佛事邪。厥後五世父子相傳。但能扶立牛頭正宗而已。彼融威兩翁三世猶有旁出。類正傳者。安國天柱徑山鳥窠其人也。如海岸之沉地道熏烈。略無祖翁香味一銖。非從夜摩善變化天來。未易及此。
智威禪師嗣法
宣州安國寺玄挺禪師
師因長安講華嚴。僧來問五祖。真性緣起。其義云何。祖默然。時師侍立次。廼謂曰。大德。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緣起。其僧言下大悟。或問南宗自何而立。師曰。心宗非南北。
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
師因僧問如何是天柱境。曰。主簿山高難見日。玉鏡峰前易曉人。問。達磨未來時還有佛法也無。曰。未來且置。即今事作麼生。曰。某甲不會乞師指示。曰。萬古長空。一朝風月。良久曰。會麼。自己分上。干他達磨來與未來作麼。他家來大似賣卜漢。見汝不會為汝錐破。卦文才生吉凶在汝分上。一切自看。僧問。如何是解卜底人。曰。汝才出門便不中也。問。如何是天柱家風。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