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62-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-五灯全书-清-超永-第44页

師曰。爭怪得汝。僧作禮。師曰。是與不是。知與不知。祇是新羅國裏人 忽一日謂其徒曰。來莫可抑。往莫可追。從容間聞鼯鼠聲。乃曰。即此物非他物。汝等諸人。善自護持。吾今逝矣。言訖示滅。永明壽禪師讚曰。師初得道。即心是佛。最後示徒。物非他物。窮萬法源。徹千聖骨。真化不移。何妨出沒。
洛京佛光如滿禪師(曾住五臺山金閣寺)
唐順宗問。佛從何方來。滅向何方去。既言常住世。佛今在何處。師答曰。佛從無為來。滅向無為去。法身等虗空。常住無心處。有念歸無念。有住歸無住。來為眾生來。去為眾生去。清淨真如海。湛然體常住。智者善思惟。更勿生疑慮 帝又問。佛向王宮生。滅向雙林滅。住世四十九。又言無法說。山河與大海。天地及日月。時至皆歸盡。誰言不生滅。疑情猶若斯。智者善分別。師答曰。佛體本無為。迷情妄分別。法身等虗空。未曾有生滅。有緣佛出世。無緣佛入滅。處處化眾生。猶如水中月。非常亦非斷。非生亦非滅。生亦未曾生。滅亦未曾滅。了見無心處。自然無法說。帝聞大悅。益尊重焉。
婺州五洩山靈默禪師
毗陵宣氏子。初謁馬祖。遂得披剃受具。後遠謁石頭。便問。一言相契即住。不契即去。石頭據坐。師便行。頭隨後召曰。闍黎。師回首。頭曰。從生至死。祇是這箇回頭。轉腦作麼。師言下大悟。乃抝折拄杖。而棲止焉 唐貞元初。住白沙道場。復居五洩。僧問。何物大於天地。師曰。無人識得伊。曰還可雕琢也無。師曰。汝試下手看 問。此箇門中。始終事如何。師曰。汝道目前底成來。得多少時也。曰學人不會。師曰。我此間無汝問底。曰和尚豈無接人處。師曰。待汝求接。我即接。曰便請和尚接。師曰。汝少欠箇甚麼 問。如何得無心去。師曰。傾山覆海晏然靜。地動安眠豈釆伊 憲宗元和戊戌三月丙午。沐浴焚香端坐。告眾曰。法身圓寂。示有去來。千聖同源。萬靈歸一。吾今漚散。胡假興哀。無自勞神。須存正念。若遵此命。真報吾恩。倘固違言。非吾之子。時有僧問。和尚向甚麼處去。師曰。無處去。曰某甲何不見。師曰。非眼所覩。言畢奄然順化。世壽七十二。僧臘四十有一。建墖本山。
栢巖明哲禪師
藥山看經次。師曰。和尚休猱人好。山置經曰。日頭早晚也。師曰。正當午。山曰。猶有文彩在。師曰。某甲無亦無。山曰。汝太煞聰明。師曰。某甲祇恁麼。和尚作麼生。山曰。跛跛挈挈。百醜千拙。且恁麼過。
五燈全書卷第五
  五燈全書卷第六
京都聖感禪寺住持(臣)僧 (超永) 編輯
   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(臣)僧 (超揆) 較閱 進呈
  南嶽下第二世
  馬祖一禪師法嗣
幽州盤山寶積禪師
因於市肆行。見一客人買猪肉。語屠家曰。精底割一斤來。屠家放下刀。叉手曰。長史那箇不是精底。師於此有省。又一日出門。見人舁喪歌。即振鈴云。紅輪決定沈西去。未委魂靈往那方。幕下孝子。哭曰哀哀。師忽身心踊躍。歸舉似馬祖。祖印可之 住後僧問。如何是道。師便咄僧。曰學人未領旨。師曰去 上堂。心若無事。萬法不生。意絕玄機。纖塵何立。道本無體。因體而立名。道無本名。因名而得號。若言即心即佛。今時未入玄微。若言非心非佛。猶是指蹤極則。向上一路。千聖不傳。學者勞形。如猿捉影 上堂。夫大道無中。復誰先後。長空絕際。何用稱量。空既如斯。道復何說 上堂。夫心月孤圓。光含萬象。光非照境。境亦非存。光境俱亡。復是何物禪德。譬如擲劒揮空。莫論及之不及斯。乃空輪無迹。劒刃無虧。若能如是。心心無知。全心即佛。全佛即人。人佛無異始為道矣 上堂。禪德可中。學道似地擎山。不知山之孤峻。如石含玉。不知玉之無瑕。若如此者。是名出。家故導師云。法本不相礙。三際亦復然。無為無事人。猶是金鎖難。所以靈源獨耀。道絕無生。大智非明。真空無迹。真如凡聖。皆是夢言。佛及涅槃。並為增語。諸禪德。直須自看。無人替代 上堂。三界無法。何處求心。四大本空。佛依何住。璿璣不動。寂爾無言。覿面相呈。更無餘事。珍重 師將順世。告眾曰。有人邈得吾真否。眾將所寫真呈。皆不契師意。普化出曰。某甲邈得。師曰。何不呈似老僧。化乃打筋斗而出。師曰。這漢。向後掣風狂去在。師乃奄化。諡凝寂大師。真際之墖。
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
侍馬祖行次。問如何是大涅槃。祖曰。急師曰。急箇甚麼。祖曰。看水 師使扇次。僧問。風性常住。無處不周。和尚為甚麼卻搖扇。師曰。你祇知風性常住。且不知無處不周。曰作麼生。是無處不周底道理。師却搖扇。僧作禮。師曰。如此師僧。著得一千箇有甚麼益 問。僧甚處來。僧不審。師又問。甚處來僧。珍重。師下床。擒住曰。這箇師僧問著。便作佛法。祇對曰。大似無眼。師放手曰。放汝命。通汝氣。僧作禮。師欲扭住。僧拂袖便行。師曰。休將三歲竹。擬比萬年松 師同南泉二三人。去謁徑山。路逢一婆。乃問徑山路向甚處去。婆曰。驀直去。師曰。前頭水深過得否。婆曰。不濕脚 師又問。上岸稻得與麼好。下岸稻得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