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62-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-五灯全书-清-超永-第427页

少人行。二祖不往西天。私酒多人喫。何山門前。一條大路。南來北往。知是幾多。只是中間一塊石頭。未曾有人踏著。眾中莫有踏著者麼。擲下拄杖曰。看脚下 上堂。今朝八月二十五。記得洞山離查渡。落在雲門網子中。有屈至今無處訴。豎起拂子曰。雲門大師來。也合喫何山手中棒。且道。過在什麼處。不合鼓弄人家男女 仁宗延祐乙卯十一月初五日。呼其徒囑後事。索紙大書曰。絕羅籠。沒回互。大海波澄。虗空獨露。擲筆翛然而逝。壽八十六。
明州天童止泓鑒禪師
初住信州真如。移天童。上堂。諸佛不真實。說法度羣生。菩薩有智慧。見性不分明。白雲無心意。灑為世間雨。大地不含情。能長諸草木。古德與麼提唱。於四諦法中。開鑿人天。不妨善巧。若據衲僧分上。何啻白雲萬里 上堂。拈拄杖曰。一有多種。二無兩般。枯桑知天風。海水知天寒。拄杖子聞與麼道。不覺忻忻笑曰。出身猶可易。脫體道應難。擲下拄杖。下座 上堂。舉大陽玄問梁山。如何是無相道場。山指大士幀子曰。者是吳處士畫底。玄擬進語。山急索曰。者是有相底。那箇是無相底。玄遂有省。便作禮。山曰。何不道取一句。玄曰。道即不辭。恐上紙筆。山笑曰。此語上碑去在。頌曰。真空無相絕名模。空底精兮畫底麤。道即不辭難上紙。西天胡子沒髭鬚。
雙林朋禪師法嗣
  杭州靈隱悅堂祖誾禪師
南康周氏子。年十三。依郡之嘉瑞僧偃。薙髮受具。一日閱華嚴。至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。忽有省。往見別山智於蔣山。問近離何處。師曰江西。智曰。馬大師安樂否。師叉手進前曰。起動和尚。未幾。參斷橋倫於淨慈。問臨濟三遭黃檗痛棒。是否。師曰是。倫曰。因甚大愚脇下築三拳。師曰。得人一牛。還人一馬。倫頷之。暨倫逝世。介石朋補其處。一日室中。舉柏樹子話。師擬議。朋杭聲曰。何不道黃鶴樓前鸚鵡洲。師於言下大悟。即命侍香。久之。歸廬山。東巖日住圓通。延師分座。九江守聘師。出世西林。元世祖至元甲午。遷開先。又遷東林。元貞初。奉詔入對稱旨。賜璽書通慧禪師號。并金襴法衣。大德乙巳。遷住靈隱 甞勘一僧曰。微塵諸佛。在你舌上。三藏聖教。在你脚底。何不瞥地。僧罔措。師便喝 又勘一僧曰。釋迦彌勒是他奴。他是阿誰。僧擬對。師便打 武宗至大己酉。一日集眾訣別。說偈曰。緣會而來。緣散而去。撞倒須彌。虗空獨露。乃泊然而逝。世壽七十六。僧臘五十三。
靈隱濟禪師法嗣
  明州天童石門來禪師
甞作剪刀頌曰。渾鋼打就冷光浮。兩刃交鋒未肯休。直截當機為人處。何曾動著一絲頭。
明州雪竇野翁炳同禪師
新昌張氏子。參大川濟。一日入室次。濟舉臘月火燒山話。師擬開口。濟遽拈竹篦拄之。師豁然悟旨。後縛茅仗錫峰。日扃戶書法華。有老來非厭客。靜裏欲書經之句。晚應雪竇 送僧之華頂見溪西偈曰。高高峰頂屹雲中。八十溪翁也眼空。相見莫言行脚事。累他雙耳又添聾 元成宗大德壬寅中秋日。陞座辭眾而逝。
薦福燦禪師法嗣
  福寧州支提山愚叟澄鑑禪師
寧德張氏子。初住白雲。元至元辛卯世祖敕賜住持支提。號通悟明印大師。後示寂日。沐浴更衣。書偈曰。八十二年。落賺世緣。躍翻筋斗。應跡西乾。擲筆危坐而逝。
雪峰信禪師法嗣
  紹興大慶尼了菴智悟禪師
福州王氏女。幼孤。年十一。白母願出家。因誦維摩經。至諸佛國土亦復皆空。豁然頓悟。往參雲峰信。信問曰。上座什麼處住。師曰。不住南臺江邊。信曰。畢竟住在什麼處。師不審便行。信叱曰。走作什麼。合喫山僧手中棒。師面熱汗下。次日復往請益曰。某甲昨日祗對和尚。有什麼過。信厲聲曰。更來者裏覓過往。師釋然曰。月明照見夜行人。信顧旁僧曰。看渠根器不凡。遂印以偈。有相逢若問其中事。風攪螺江浪拍天之句 上堂。拈拄杖曰。天乘十二闌干角。風滿三千世界中。熱惱變成清淨境。禪心頓覺悟真空。靠拄杖曰。有甚共語處 上堂。大陽門下。日日三秋。明月堂前。時時九夏。古人甚麼道。未免坐在者裏。大慶即不然。山轉疑無路。溪回別有村 上堂。柳絮飄風。杏花沐雨。好箇生機。快須薦取。以拂子擊禪床曰。咄。三十年後。不得錯舉。
華藏淨禪師法嗣
  慶元府天童西江謀禪師
被敕住天童。歷四十年。貌枯色瘁。蒞眾孤峻。機語峭拔。音如洪鐘。宋理宗朝。三被寵錫。其示眾曰。春日晴。黃鸝鳴。最親切。誰解聽。癡絕主玉几。甞寄偈曰。千丈飛流氣象新。巖前一吼淨無塵。將入滅。顧侍僧曰。一笑翻身。日面月面。閣筆而逝。
福州雪峰石翁玉禪師
禮雪峰塔偈曰。入閩早是四旬餘。象骨崖前縛屋居。誰道開平年代後。春疇烟雨幾鋤犂。
徑山珏禪師法嗣
  杭州中天竺空巖有禪師
室中垂語曰。黃金鑄就銕。真人東海涌。頌曰。錦衣公子醉田家。熟睡柴床日未斜。熱客呼漿無所得。便將玉帶換甌茶。
杭州淨慈千瀨善慶禪師
嚴陵彭氏子。丱歲而孤。萍踪無寄。就舅氏業儒。往見懷楚。楚知為法器。問能出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