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邪。士以手指衲衣。大士心王銘曰。觀心空王。玄妙難測。無形無相。有大神力。能滅千災。成就萬德。體性雖空。能施法則。觀之無形。呼之有聲。為大法將。心戒傳經。水中鹽味。色裏膠青。決定是有。不見其形。心王亦爾。身內居停。面門出入。應物隨情。自在無礙。所作皆成。了本識心。識心見佛。是心是佛。是佛是心。念念佛心。佛心念佛。欲得早成。戒心自律。淨律淨心。心即是佛。除此心王。更無別佛。欲求成佛。莫染一物。心性雖空。貪嗔體實。入此法門。端坐成佛。到彼岸已。得波羅蜜。慕道真士。自觀自心。知佛在內。不向外尋。即心即佛。即佛即心。心明識佛。曉了識心。離心非佛。離佛非心。非佛莫測。無所堪任。執空滯寂。於此漂沉。諸佛菩薩。非此安心。明心大士。悟此玄音。身心性妙。用無更改。是故智者。放心自在。莫言心王。空無體性。能使色身。作邪作正。非有非無。隱顯不定。心性離空。能凡能聖。是故相勸。好自防慎。剎那造作。還復漂沉。清淨心智。如世黃金。般若法藏。並在身心。無為法寶。非淺非深。諸佛菩薩。了此本心。有緣遇者。非去來今。有偈曰。夜夜抱佛眠。朝朝還共起。起坐鎮相隨。語默同居止。纖毫不相離。如身影相似。欲識佛去處。秖這語聲是。又曰。空手把鋤頭。步行騎水牛。人從橋上過。橋流水不流。又曰。有物先天地。無形本寂寥。能為萬象主。不逐四時凋。四相偈。曰生.曰老.曰病.曰死。識託浮泡起。生從愛慾來。昔時曾長大。今日復嬰孩。星眼隨人轉。朱唇向乳開。為憐迷覺性。還却受輪回。覽鏡容顏改。登階氣力衰。咄哉今已老。趨拜復還虧。身似臨崖樹。心如念水龜。尚猶耽有漏。不肯學無為。忽染沉痾疾。因成臥病身。妻兒愁不語。朋友厭相親。楚痛抽千脉。呻吟徹四隣。不知前路險。猶尚恣貪嗔。精魄隨生路。遊魂入死關。秖聞千萬去。不見一人還。寶馬空嘶立。庭華永絕攀。早求無上道。應免四方山。
南嶽慧思禪師
武津李氏子。因誌公令人傳語曰。何不下山教化眾生。目視雲漢作甚麼。師曰。三世諸佛。被我一口吞盡。何處更有眾生可化。示眾曰。道源不遠。性海非遙。但向己求。莫從他覔。覔即不得。得亦不真。偈曰。頓悟心源開寶藏。隱顯靈通現真相。獨行獨坐常巍巍。百億化身無數量。縱令畐塞滿虗空。看時不見微塵相。可笑物兮無比況。口吐明珠光晃晃。尋常見說不思議。一語標名言下當。又曰。天不能葢地不載。無去無來無障礙。無長無短無青黃。不在中間及內外。超羣出眾太虗玄。指物傳心人不會。
天台山修禪寺智者禪師
諱智顗。荊州華容陳氏子。在南嶽誦法華經至藥王品曰。是真精進。是名真法。供養如來。於是悟法華三昧.獲旋陀羅尼。見靈山一會。儼然未散。
泗州僧伽大聖
或問。師何姓。師曰。姓何。曰。何國人。師曰。何國人。
天台山豐干禪師
因寒山問。古鏡未磨時如何照燭。師曰。冰壺無影像。猿猴探水月。曰。此是不照燭也。更請道看。師曰。萬德不將來。教我道甚麼。寒山.拾得俱作禮而退。師欲遊五臺。問寒山.拾得曰。汝共我去遊五臺。便是我同流。若不共我去遊五臺。不是我同流。山曰。你去遊五臺作甚麼。師曰。禮文殊。山曰。你不是我同流。師尋獨入五臺。逢一老人。便問。莫是文殊麼。曰。豈可有二文殊。師作禮未起。忽然不見(趙州代曰。文殊。文殊)。
天台山寒山子
因眾僧炙茄次。將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。僧回首。山呈起茄串曰。是甚麼。僧曰。這風顛漢。山向傍僧曰。你道這僧費却我多少鹽醋。因趙州遊天台。路次相逢。山見牛跡。問州曰。上座還識牛麼。州曰。不識。山指牛跡曰。此是五百羅漢遊山。州曰。既是羅漢。為甚麼却作牛去。山曰。蒼天。蒼天。州呵呵大笑。山曰。作甚麼。州曰。蒼天。蒼天。山曰。這廝兒宛有大人之作。
天台山拾得子
一日掃地。寺主問。汝名拾得。因豐干拾得汝歸。汝畢竟姓箇甚麼。拾得放下掃帚。叉手而立。主再問。拾得拈掃帚掃地而去。寒山搥胸曰。蒼天。蒼天。拾得曰。作甚麼。山曰。不見道東家人死。西家人助哀。二人作舞。笑哭而出國清寺。半月。念戒眾集。拾得拍手曰。聚頭作想那事如何。維那叱之。得曰。大德且住。無嗔即是戒。心淨即出家。我性與你合。一切法無差。
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
自稱契此。形裁腲(烏罪切)脮(奴罪切)。蹙額皤腹。出語無定。寢臥隨處。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。凡供身之具。盡貯囊中。入鄽肆聚落。見物則乞。或醯醢魚葅。纔接入口。分少許投囊中。時號長汀子。一日。有僧在師前行。師乃拊其背。僧回首。師曰。乞我一紋錢。曰。道得即與汝一紋。師放下布袋。叉手而立。白鹿和尚問。如何是布袋。師便放下布袋。曰。如何是布袋下事。師負之而去。先保福和尚問。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師放下布袋。叉手。福曰。為秖如此。為更有向上事。師負之而去。師在街衢立。有僧問。和尚在這裏作甚麼。師曰。等箇人。曰。來也。來也(歸宗柔和尚別曰歸去來)。師曰。汝不是這箇人。曰。如何是這箇人。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