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56-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-五灯严统-明-通容-第389页

然如是。且道。高懸倒掛一句。如何舉似。四簷平定香雲繞。萬世光華佛日長。
金華府花山明叟昌庵主
辭眾偈曰。生本非生。滅亦無滅。撒手便行。虗空片月。端坐而逝。
白蓮安禪師法嗣
  杭州正傳院空谷景隆禪師
蘇之洞庭陳氏子。因日本僧問。如何是禪。師曰。大明國對扶桑國。曰恁麼則風吹南岸柳。雨打北池蓮。師曰。猶著外境在。曰如何是不著外境。師曰。說似一物則不中。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。師曰。此問最親切。曰覿面露堂堂。師曰。途路未為真。曰南人如問雪。我道是楊花。師曰。一任喚鐘作甕。示徒偈曰。春暖天風浩蕩吹。痛心求法效常啼。看他空裏翻身擲。正是金毛師子兒。又曰。便於言外解承當。未許雄文可度量。越格一機神莫測。拈來瓦礫也生光。
福林度禪師法嗣
  太平府繁昌八峯山古拙俊禪師
無際參師。問還我炤用來。際曰。若有炤用。即成障隔。師曰。者廝著空。佛也救不得。際曰。有無俱寂滅。空佛悉皆非。后示以偈曰。憶昔繁昌一別時。此心能有幾人知。無絃曲子真堪續。慧命懸懸付阿誰。
南嶽下二十五世
  鄧尉蔚禪師法嗣
  蘇州鄧尉山寶藏普持禪師
參萬峯。峯付偈曰。大愚脇下痛還拳。三要三玄絕正偏。臨濟窟中師子子。燈燈續燄古今傳。虗白參師。問曰。心不是佛。智不是道。汝云何會。白向前問訊。叉手而立。師呵曰。汝在許多時。還作者見解。白乃發憤忘食。至第二夜大徹。師笑曰。雖然如是。也須善自護持。復送偈曰。見得分明不是禪。竿頭進步絕思言。發揚祖道吾宗旨。更入山中二十年。示寂。塔建本山。
武昌府九峯無念勝學禪師
隨州應山陳氏子。幼禮本郡寶林無極公為師。初不識字。執苦經年。自覺己事不明。往參無聞。授以一歸何處話。後入嵩山。住靜有省。偈曰。數載東山昏霧濛。凭欄終日待晴空。夜來忽覩霜天月。萬象全彰一鏡中。繇是遍訪耆宿。抵鄧尉參萬峯。峯舉牛過窓櫺話令頌。師曰。頭角崢嶸四足蹄。通身過隙月沉西。當機若解翻身去。哮吼一聲更不疑。峯印可之。洪武間。太祖召至奉天殿。親問法要。師進偈曰。萬機之暇究真玄。百草頭邊佛祖禪。毛孔遍含塵剎土。毫端現出性中天。定迴坐看雲橫谷。行樂閒觀石涌泉。林下衲僧何以報。祝延聖壽億千年。上大悅。御製詩文以賜。永樂三年示寂。說偈曰。世尊七十九。無念八十邊。打破華藏海。依舊水連天。儼然而逝。塔全身於師子岩。諡清福廣惠禪師。
果林首座
因僧參。師擲下蒲團索頌。僧曰。只此消息。本無言說。破蒲團上。地迸天裂。師曰。且道。裂箇甚麼。僧擬進語。師便打。
慈舟濟禪師法嗣
  杉關福田西竺本來禪師
撫州崇仁人也。俗姓裴。年十三發足。參禮一峯。後往金山。見慈舟濟曰。學人拿得賊來。請師決斷。舟曰。賊即不問。賍在甚處。師以拳打香案一下。舟喝曰。你到這般無禮。師曰。和尚到這般無禮。舟曰。聞你當初見一峯。是否。師曰。是。喫他三十痛棒。文書久已到手。今日特來和尚處。討個印子。舟指淨缾花曰。你試頌看。師曰。當機拶破乾坤骨。撒髓漫天瑩絕瑕。驚得淨缾開口笑。常敷劫外四時花。舟曰。諸佛不說。諸祖不傳。除却搖唇鼓舌。瞬目揚眉處。還我到家語來。師默然。舟肯之。未幾。遁跡劍江壽聖寺。寧王聞師道邁。遣使齎書。三請不赴。復進書問道。崇錫師號。黎川壽昌上堂。拈香畢曰。天日高明暑漸隆。榴花噴火耀庭中。衲僧眼裏真機露。無位真人覿面逢。直下知端的。擬議隔千重。要達己躳事。黃龍最上峯。便下座。後住閩杉關福田。重興大剎。一日焚香趺坐。書偈曰。這個老乞兒。教化何時了。顛顛倒倒任隨流。是聖是凡人不曉。咄。來來來。去去去。海湛波澄。風清月皎。默然而逝。世壽六十八。僧臘五十五。
繁昌俊禪師法嗣
  普州東林無際悟禪師
蜀人。楚山參師。問數年來住在何處。山曰。我所住廓然無定在。師曰。汝有何所得。山曰。本自無失。何得之有。師曰。莫不是學得來者。山曰。一法不有。學自何來。師曰。汝落空邪。山曰。我尚非我。誰落誰空。師曰。畢竟若何。山曰。水淺石出。雨霽雲收。師曰。莫亂道。只如佛祖來。也不許縱。你橫吞藏教。現百千神通。到者裏更是不許。山曰。和尚雖是把定要津。其奈勞神不易。師拍膝一下曰。會麼。山便喝。師笑曰。克家須是破家兒。恁麼幹蠱也省力。山掩耳而出。
何密庵居士法嗣
  楊州素庵田大士
僧問。普陀路向甚麼門出。士曰。即今從何門入。曰抑勒人作麼。士曰。看脚下。僧擡頭。進前三步。士曰。錯。僧退後三步。士曰。錯。僧茫然。士曰。是汝錯。貧道錯。僧曰。未舉已前。早知錯了。士指膝曰。正好喫棒在。僧無語。士曰。若到諸方。分明記取。
南嶽下二十六世
  鄧尉持禪師法嗣
  杭州東明虗白慧旵禪師
湖廣王氏子。年十四。禮丹陽妙覺寺湛然落髮。一日作務次。然問曰。汝在此作甚麼。師曰。切蘿蔔。然曰。汝只會切蘿蔔。師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