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56-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-五灯严统-明-通容-第188页

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。師曰。一堵墻百堵調。曰如何是學人著力處。師曰。千日斫柴一日燒。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。師曰。渾家送上渡頭船。問利人一句請師垂示。師曰。三脚蝦蟇飛上天。曰前村深雪裏。昨夜一枝開。師曰。饑逢王膳不能餐。問如何是道。師曰。出門便見。曰如何是道中人。師曰。擔枷過狀。上堂。先德道。此事如爆龜文。爆即成兆。不爆成鈍。爆與不爆。直下便揑。上藍即不然。無固無必。虗空走馬。旱地行船。南山起雲。北山下雨。遂拈拄杖曰。拄杖子變作天大將軍。巡歷四天下。有守節不守節。有戒行無戒行。一時奏與天帝釋。乃喝一喝曰。丈夫自有衝天志。莫向如來行處行。卓一下。上堂。舉龍牙頌曰。學道如鑽火。逢煙未可休。直待金星現。歸家始到頭。神鼎曰。學道如鑽火。逢煙即便休。莫待金星現。燒脚又燒頭。師曰。若論頓也。龍牙正在半途。若論漸也。神鼎猶少悟在。於此復且如何。諸仁者。今年多落葉。幾處掃歸家。上堂。臨陣抗敵。不懼生死者。將軍之勇也。入山不懼虎兕者。獵人之勇也。入水不懼蛟龍者。漁人之勇也。作麼生是衲僧之勇。拈拄杖曰。這箇是拄杖子。拈得把得動得。三千大千世界一時搖動。若拈不得。把不得。動不得。文殊自文殊。解脫自解脫。參。上堂。舉僧問巴陵。如何是道。陵曰。明眼人落井。又問寶應。如何是道。應曰。五鳳樓前。又問首山。如何是道。山曰。脚下深三尺。此三轉語。一句壁立千仞。一句陸地行船。一句賓主交參。諸人莫有揀得者麼。出來道看。如無。且行羅漢慈。破結賊故。行菩薩慈。安眾生故。行如來慈。得如相故。問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師曰。五通賢聖。曰學人不會。師曰。舌至梵天。師將入滅。示疾甚勞苦。席藁于地。轉側不少休。喆侍者垂泣曰。平生訶佛罵祖。今何為乃爾。師熟視訶曰。汝亦作此見解邪。即起趺坐呼侍者。燒香煙起。遂示寂。
蔣山贊元覺海禪師
婺州義烏人。姓傅氏。乃大士之裔也。夙修種智。隨願示生。父母感祥。閭里稱異。三歲出家。七歲為僧。十五游方。遠造石霜。陞於丈室。慈明一見曰。好好著槽廠。師遂作驢鳴。明曰。真法器耳。俾為侍者。二十年中。運水搬柴。不憚寒暑。悉已躬親求道。後出世蘇臺天峯龍華白雲。府帥請居誌公道場。提綱宗要。機鋒迅敏。解行相應。諸方推服。丞相王公安石。重師德望。特奏章服師號。公又堅辭鼎席。結廬定林山中。與師蕭散。林下清談。終日。贈師頌曰。不與物違真道廣。每尋緣起自禪深。舌根已淨誰能壞。足跡如空我得尋。此亦明世希有事也。僧問。如何是和尚家風。師曰。東壁打西壁。曰客來如何祇待。師曰。山上樵井中水。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。師曰。驢胎馬腹。問魯祖面壁。意旨如何。師曰。住持事繁。問如何是大善知識。師曰。屠牛剝羊。曰為甚麼如此。師曰。業在其中。上堂。這箇若是。如虎戴角。這箇若不是。喚作甚麼。良久曰。餧驢餧馬。珍重。元祐元年。師乃遷化。丞相王公慟哭于塔。讚師真曰。賢哉人也。行厲而容寂。知言而能默。譽榮弗喜。辱毀弗戚。弗矜弗克。人自稱德。有緇有白。來自南北。弗順弗逆。弗抗弗抑。弗觀汝華。唯食己實。孰其嗣之。我有遺則。
瑞州武泉山政禪師
僧問。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師曰。衣成人。水成田。上堂。黃梅席上。海眾千人。付法傳衣。碓坊行者。是則紅日西昇。非則月輪東上。參。
南嶽雙峯寺省回禪師
上堂。南番人汎船。塞北人搖艣。波斯入大唐。須彌山作舞。是甚麼說話。師元豐六年九月十七日。淨髮沐浴辭眾。偈曰。九十二光陰。分明對眾說。遠洞散寒雲。幽牕度殘月。言訖坐逝。茶毗齒頂不壞。上有五色異光。
洪州大寧道寬禪師
僧問。飲光正見。為甚麼見拈花却微笑。師曰。忍俊不禁。問丹霞燒木佛。院主為甚麼眉鬚墮落。師曰。賊不打貧兒家。問既是一真法界。為甚麼却有千差萬別。師曰。根深葉茂。僧打圓相曰。還出得這箇也無。師曰。弄巧成拙。問如何是前三三後三三。師曰。數九不到九。問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師曰。點茶須是百沸湯。曰意旨如何。師曰。喫盡莫留滓。有僧造師之室。問如何是露地白牛。師以火筯插火爐中曰。會麼。曰不會。師曰。頭不欠。尾不剩。師在同安日。時有僧問。既是同安。為甚麼却有病僧化去。師曰。布施不如還却債。上堂。少林妙訣。古佛家風。應用隨機。卷舒自在。如拳作掌。開合有時。似水成漚。起滅無定。動靜俱顯。語默全彰。萬用自然。不勞心力。到這裏。喚作順水放船。且道。逆風舉棹。誰是好手。良久曰。弄潮須是弄潮人。喝一喝曰。珍重。上堂。無念為宗。無住為本。真空為體。妙有為用。所以道。盡大地是真空。徧法界是妙有。且道。是甚麼人用得。四時運用。日月長明。法本不遷。道無方所。隨緣自在。逐物昇沈。此土他方。入凡入聖。雖然如是。且道。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。良久曰。西天梵語。此土唐言。
潭州道吾悟真禪師
上堂。古今日月。依舊山河。若明得去。十方薄伽梵。一路涅槃門。若明不得。謗斯經故。獲罪如是。上堂。師子兒哮吼。龍馬駒[跳-兆+孛]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