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45-中国撰述史传部杂传-缁门崇行录-明-袾宏-第11页

所謂知大體。噫。百丈建叢林。立清規。為萬世師法。豈慮不及此。今若是。凡以愧天下之涼於德而豐於祿者也。
萬里決疑
唐大隨禪師。有僧問。劫火洞然。這箇壞也不壞。答云壞。僧云恁麼則隨他去也。答云隨他去。其僧疑之。尋師參扣。遍歷山川至於萬里。
  贊曰。古人為毫釐碍膺不肯自瞞。必求決擇痛快而後已。何復以途路為勞。所謂一句隨他語。千山走衲僧者。正指此也。今俾尋師訪道。則跬步而攢眉。逐利趨名。則萬里而輕舉。行八旬過百邑。遐哉高風。不可覩已。
躬自役作
宋慕喆。臨川人。號喆侍者。住大溈。眾二千指。齋罷必會大眾茶。每放參躬自役作。使令者在側如路人。夜禮拜視殿廡燈火。倦則以帔蒙首假寐三聖堂而已。
卑己苦躬
唐僧藏。遇仁祠則禮。逢碩德則禮。僧俗施拜俯僂而走。當眾務也屈己猶臧獲焉。見人故衣潛加浣濯。或與縫紉。至炎暑夜。脫衣入草莾中。蚊蚋虻蛭唼嚙流血而恒念彌陀佛號。雖巧曆者不能筭數矣。
  贊曰。溫陵有言。苦身而作。安坐而食。曲躬而禮。逆立而受。苟非有己利之德。為害非細。此老其免夫。
刻苦事眾
宋雲居簡禪師。初謁膺禪師。與語三日。大奇之。而誡令刻苦事眾。於是躬操井臼司樵爨。徧掌寺務不妨商略古今。眾莫有知者。
行不辭勞
宋圓照本禪師。師永安昇公。昇道價重叢林。歸者如雲。本敝衣垢面操井臼典炊爨以給之。夜則入室參道。昇曰。頭陁荷眾良苦。亦疲勞乎。本曰。若捨一法不名滿足菩提。必欲此生親證。其敢言勞。
  贊曰。掌眾務而不碍商略古今。典炊爨而不妨入室參道。今沙門袖手受供曰吾辦道者也。彼行務者也。是何其與古異也。
常行乞食
(劉)宋道法。燉煌人。專精禪業。後遊成都。王休之費鑑之請主興樂香積二剎。訓眾有法。常行分衛。不受別請。不預僧食。乞食所得。減施蟲鳥。夜則脫衣露坐以飼蚊蚋。後入定見彌勒佛臍中放光照燭三途果報。於是深加篤勵。常坐不臥。元徽二年於定中滅度。
○總論
聖王之相傳也曰無逸。佛氏之相戒也曰慎勿放逸。故求法者為法而忘軀。利眾者為眾而忘己。今少年十指不點水。百事不干懷。擎鉢則曰臂酸。持箒則曰腰痛。蚤夜勤修則曰吾體弱多病。或詰之則又曰愚者用力智者用心。愚修福智修慧。噫。果若而言。非但迦葉以頭陁愚。六祖以碓磨愚。而不捨穿針之福。將無佛亦愚耶。噫。
△感應之行第十
  精誠感戒
晉道進。張掖人。詣曇無讖律師求受菩薩戒。讖不許。令七日懺悔。懺畢再往。又大怒不許進。退而竭誠禮懺。經三載。一夕夢釋迦文佛親為授戒。明往見讖欲言所夢。讖遙賀曰。子已得戒矣。自是道俗從進受戒者千餘人。
懺獲妙音
晉法橋。少樂轉讀而乏音聲。於是絕粒懺悔七日為期。稽首觀音以求現報。同學苦諫不聽。至第七日覺喉內豁然。索水飲之。自此經聲徹里許。
誓師子座
劉宋竺道生。論涅槃經闡提皆當成佛。舊學法師以為邪說擯之。生誓曰。若我所說不合經義。願現身惡報。實契佛心。願捨命時據師子座。遂往吳郡虎丘山。竪石為徒講涅槃經。至闡提有佛性處曰。如我所說。契佛心否。石皆點頭。已而涅槃後品至。果稱闡提有佛性。後於廬山講涅槃經甫畢。眾忽見麈尾墮地端坐而逝。
  贊曰。聖人之言有辭缺而意圓者。涅槃之論闡提是也。亦何俟後品之至。葢達人會理。拘士執文。又不獨闡提一端而已。而生公正見不搖。堅如金石。死不違誓。輝灼古今。嗚呼壯哉。
夢中易首
劉宋求那跋跎羅。中天竺人。任緣遊化至京都。譙王欲講華嚴等經。而跋跎自忖未善宋言。旦夕禮懺求觀音加被。忽夢白衣人持劍擎人頭來問曰何憂。具以事對。其人以劍為易新首。豁然驚覺。備曉華音。於是開講大弘佛法。
廢戒懺悔
(高)齊僧雲。住寶明寺。以講演著名。四月十五日臨誦戒時白眾言。戒乃人人誦得。何勞數聞。可令一僧竪義。使後進開悟。眾無敢抗。遂廢誦戒。七月十五日眾集。忽失雲所在。四出追覔。乃於古塚中得之。流血被體。問其故則云。有猛士執大刀厲聲呵云。僧雲。爾何人。斯敢廢布薩。妄充竪義。即以刀劊我身。痛毒難忍。因扶掖還寺。竭誠懺悔。經於十年。至心盡敬依式布薩。臨終之日異香來迎欣然而逝。時咸嘉其即世懲革云。
  贊曰。今時尚經論而輕戒律。二千年來半月誦戒無復有舉行者。予不揣興廢墜於山中。人猶未之信也。果報炳然。於雲公有徵。願覽者思之。
癘疾獲瘳
齊僧遠。住梁州薛寺。不修細行。隨流飲噉。忽夢神人切齒責曰。汝出家人。如是造惡。何不取鏡自照。曉而臨水。見眼邊烏黯。謂是汙垢。舉手拭之。眉隨手落。因自咎責痛改常習。敝衣破履一食長齋。昏曉行悔悲淚交注。經一月餘。夢前神人含笑謂曰。知過能改。可謂智人。今當赦汝。驚喜而覺。流汗遍身。面目津潤。雙眉復出。遠身經二報。信知三世不虗。自後竭誠奉法曾無退墮。遂為名僧。
勤苦發解
梁道超。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