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4-佛藏 -01-史传部

18-中国撰述史传部居士善女传-善女人传-清-彭际清-第6页

以手援之。驚喜而寤。召諸子告戒甚悉。一日晨興。徧詣諸娣姒。若敘別者。且曰。吾當從夢中逝。不復以疾病煩人也。夜分粥罷就寢。明且。顧左右。具龍圖藥餌。如常時。少頃。諸子候之。已奄然逝矣。側臥西向。手結印。固不可解。時宣和二年。年五十九。李忠定公綱自沙陽謫官歸。過龍圖家。拜夫人於堂。聽其言。以為所見超卓。雖老於禪學者。弗能及也。夫人卒。為之誌。道其詳焉(李忠定公文集)。
秦國夫人計氏
名法真。魏國公張浚之母也。少寡。性嚴毅。教子有法度。居常蔬食。喜布施。誦經禮佛。日有常課。大慧杲禪師住徑山。嘗遣其徒道謙。奉書至長沙候魏公。魏公謂曰。老母修行四十年。只欠此一著。且留公早晚伴話。既見夫人。夫人問曰。徑山和尚。如何教人。道謙曰。和尚祇教人看狗子無佛性。及竹篦子話。只是不得下語。不得思量。不得向舉起處會。不得向開口處承當。要辦此事。須是輟去看經禮佛。息心參究。莫使工夫閒斷。若一向執著看經禮佛。希求功德。亦是障道。俟一念相應。依舊看經禮佛。乃至一香一華一瞻一拜。盡是佛之妙用。但相聽信。決不相誤。夫人信之。遂力究前話。一夕五更起坐。忽有省。作偈呈大慧。其一云。逐日看經文。如逢舊識人。莫言頻有礙。一舉一回新。大慧答書云。謙禪歸。領賜教。及親書數頌。初甚疑之。及詢謙。方知本末。曠劫未明之事。豁爾現前。不從人乞。為之歡喜累日。兒子作宰相。身作國夫人。未足為貴。糞掃堆頭。拾得無價之寶。百劫千生。受用不盡。方為真貴。然切不得執著此貴。若執著。則墮在尊貴中。不復興慈運悲。憐愍有情耳。紹興二十六年。夫人將卒。語魏公言。老身有私恩未報。命迎供大慧一年。遂遣使迎大慧。及至。夫人逝矣。館之光孝寺東堂。喪歸乃還(大慧語錄年譜)。
廣平郡夫人馮氏
名法信。贈少師珣之女。鎮洮軍承宣使陳思恭之妻也。少多病。及歸陳。病日劇。時慈受深禪師居王城。唱導佛法。夫人造其室。求却病方。慈受教以持齋。誦西方佛名。夫人信受。還家未踰月。遂屏葷血。却膏沐。衣掃塔衣。修西方淨觀。自翻經行道。及起居動靜。一以西方為歸。頃之。病良已。理家事如初。亦不廢淨業。如是十年無惰容。無矜色。心安體舒。神氣日王。一日。索筆書偈曰。隨緣任業許多年。枉作耕牛大可憐。打疊身心早脫去。免將鼻孔被人牽。見者怪之。夫人曰。清淨界中。失念至此。支那緣盡。行即西歸。適我願兮。何怪之有。其年九月。示疾。至十二月。一夕語侍者云。吾已神遊淨土。面禮慈尊。觀音左顧。勢至右盼。百千萬億清淨佛子。稽首慶我得生其國。至如宮殿林沼。光明神麗。與十六觀經所說。無二無別。到者方知。非可以語汝曹也。侍者呼思恭至。語其故。乃相與合掌誦佛名。至明晨。右脇而逝。三日而殮。家人輒聞妙香。及茶毗啟視。面如生時。年三十六。初。思恭未知佛法。夫人實勸發之。平居接待諸親屬。恩意周至。卒之日。外內哭者皆失聲。至有煉頂灼臂以薦福者。紹興三年。待制王以甯親得之思恭。為廣平夫人往生記(樂邦文類)。
吳氏
都官員外郎呂宏妻也。宏素明佛理。與吳氏合志清修。有二侍女。亦絕葷血。其一頗好禪。俄而得疾。談笑坐逝。如委蛻然。其一奉戒刻苦。或終月不食。但日飲吳氏所呪觀音淨水。一盞而已。一日。忽見金蓮華現前。其上雙趺隱然。數日見膝。又數日見身。又數日頭面悉見。相好具足。其中阿彌陀佛。左右則觀音勢至也。已而宮殿樹林。皎若指掌。清淨男子。經行其際。如是三年。瞬息不隔。或問曾聞佛說法否。曰我但得天眼。未得天耳。佛所說法。未得聞也。頃之。自言往生時至。遂化去。吳氏事觀音甚虔。室中列缾數十。注以淨水。日誦大悲呪。輒見觀音放光入缾中。有病者。飲水輒愈。其水積歲。色味不變。雖大寒不凍。故世號吳氏為觀音縣君(淨土文)。
龔氏
錢塘人。孫忭之母也。誦彌陀經。常持佛名。一日有疾。請清照律師至。稱說淨土諸莊嚴事。語未及終。端坐而化。老妾于氏。亦常持佛號。頃之。夢龔氏告曰。吾已生淨土。却後七日。汝當來也。及期亦逝(佛祖統紀)。
孫氏女
亦錢塘人也。常持佛名。兼習梵呪。已而有疾。請清照律師至。告曰。久病厭世。安得脫離五濁。受諸妙樂乎。師為稱說淨土因緣。女大喜。其夜夢師授藥一盞。服之。脫然病愈。後三日。語侍人曰。迦葉尊者在此。大好金蓮華座。吾其行矣。結印而化(佛祖統紀)。
郭氏
名妙圓。仁和人。清照律師之妹也。長齋誦佛名。課法華彌陀二經。兼行方等懺法。每諦觀落日。注想西方。忽聞空中聲云。郭妙圓決生淨土。嘗往律師所。作。繫念會。齋百僧。臨終請師說法。即時坐脫(佛祖統紀)。
施氏
錢塘沈銓妻也。與夫同修淨業。請照律師依觀經。繪九品往生圖。以資觀想。平居供佛飯僧。印施般若經。建徑山天甯諸寺殿。所有善功。悉回向淨土。與夫先後化去。皆見化佛垂手。面西而逝(佛祖統紀)。
王氏
明州人。日持金剛經。懷孕二十八月。羸瘦日甚。偶倚門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