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03-道藏 -09-藏外

70-归藏-清-马国翰-第4页

览》卷九百十四作《启筮》,引多“乃之羽民”四字。
滔滔洪水,无所止极,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。郭璞《山海经注》引《归藏 启筮》。
鲧去,三岁不腐,剖之以吴刀,化为黄熊。同上。
大副之吴刀,是用生禹。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二。
昔彼《九冥》,是与帝《辨》同宫之序,是为《九歌》。郭璞《山海经注》引《归藏 启筮》。
不得窃《辨》与《九歌》以国于下。同上。
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,作为璿台,于水之阳。《文选》卷四十六王元长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注,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十二引《归藏 启筮》,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“晋之灵台”,无“昔者”及“于水之阳”。
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,枚占皋陶曰:“不吉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十二,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二引至“钧台”。
逸文凡传纪所引无篇名可考者,皆附于下。
乾为天、为君、为父、为大赤、为辟、为卿、为马、为禾、为血卦。朱震《易丛说》、罗苹《路史注》。
苍帝起,青云扶日,赤帝起,黄云扶月。
东君、云中。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云:“东君、云中,见《归藏易》。”
昔女娲筮张云幕,枚占之曰:“吉。昭昭九州,日月代极。平均土地,和合四国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八,《汉艺文志考》卷一。
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,将战,筮于巫咸,曰:“果哉而有咎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九,《汉艺文志考》引云:“黄帝将战,筮于巫咸”,罗苹《路史注》引云:“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”。
蚩尤伐空桑,帝所居也。罗苹《路史注》。
蚩尤出自羊水,八肱八趾疏首,登九淖以伐空桑,黄帝杀之于青邱,作《棡鼓之曲》十章:一曰《雷震惊》,二曰《猛虎骇》,三曰《鸷鸟击》,四曰《龙媒蹀》,五曰《灵夔吼》,六曰《雕鹗争》,七曰《壮士奋》,八曰《熊罴哮》,九曰《石盪崖》,十曰《波盪壑》。《初学记》卷九引“蚩尤”至“青邱”,冯惟纳《诗记》引有《棡鼓之曲》以下。
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。《文选》卷十三谢希逸《月赋》注,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八十四,《汉艺文志考》引作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,遂奔月为月精。”
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,昆吾占之不吉。《初学记》卷二十。
穆王猎于戈之野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百三十一引《尚书归藏》,“尚书”二字误。
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。《庄子释文》,《汉艺文志考》卷一。
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,不吉,曰:“龙降于天,而道里修远。飞而冲天,苍苍其羽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十五。
附诸家论说
《礼记》:孔子曰:“吾欲观殷道,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,吾得坤乾焉。”
《山海经》曰:黄帝氏得《河图》,商人因之曰《归藏》。
《周礼 太卜》:掌三易之法,一曰《连山》,二曰《归藏》,三曰《周易》,其经卦皆八,其别皆六十四。
杜子春曰:《归藏》,黄帝。
桓谭曰:《归藏》四千三百言。又曰:《归藏》藏于太卜。
郑康成曰:殷阴阳之书,存者有《归藏》。
淳于俊曰:《归藏》者,万物莫不归藏于中也。
阮孝绪曰:《归藏》载卜筮之书杂事。
刘勰曰:《归藏》之经,大明迂怪,乃称羿毙十日,常娥奔月。
《隋书》:《归藏》已亡,按晋《中经》有之,惟载卜筮,不似圣人之旨。
孔颖达曰:《归藏》起于黄帝。又曰:圣人因时随宜,不必皆相因,故《归藏》名卦之次亦多异。 又曰:孔子曰:“吾得坤乾焉”,殷《易》以坤为首,故先坤后乾。
贾公彦曰:此《归藏易》以纯坤为首,坤为地,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。 又曰:殷以十二月为正,地统,故以坤为首。
元稹曰:穆姜遇艮,足徵史之文,尼父得坤,亦用《归藏》之首。
李石曰:按《乾凿度》曰垂皇策者盖伏羲,用蓍卦已重矣。然而世质民淳,法惟用七八,六十四卦皆不动,若乾止于乾,坤止于坤,不能变也。夏商因之,皆以七八为占,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是已。后世浇薄,始用九六为占,不如是不足以应天下之变。
刘敞曰:坤者,万物所归,商以坤为首,《礼运》“吾得坤乾焉”,此《归藏》之易。
邢昺曰:《归藏》者,成汤之所作,是三《易》之一也。
欧阳修曰:周之末世,夏商之《易》已亡,汉初虽有《归藏》已非古经,今书三篇莫可究矣。
邵子曰: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,谓之地统,《易》曰《归藏》,以坤为首,坤者,地也。
方愨曰:《归藏》首乎坤,各归其根,密藏其用,皆殷之所为,则合乎地之时焉,殷用地正,故其书名之。
黄裳曰:微显者,易之知也。故商曰《归藏》,《归藏》者,以其藏诸用而言之也。
王观国曰:《礼记》孔子曰:“吾得坤乾焉”,郑氏注:“得商阴阳之书,其书存者有《归藏》。”《尔雅 释羊属》有“牡羭”,郭璞注引《归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