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得鹽而解,物理昭然。火苦之勝,制以水鹹。
中央生濕,
中央,土也,高山土濕,泉出地中,水源山限,雲生岩谷,則其象也。夫性內蘊,動而為用,則雨降雲騰,中央生濕,不遠信矣。故歷候記土潤海暑於六月,謂是也。(濕,音辱。)
濕生土,
濕氣內蘊,土體乃全,濕則土生,乾則土死,死則庶類凋喪,生則萬物滋榮,此濕氣之化爾。濕氣施化則土宅而雲騰雨降,其為變極則驟住#9土崩也。運乘己巳、己卯、己丑、己亥、己酉、己未之歲,則濕化不足。乘甲子、甲戌、甲申、甲午、甲辰、甲寅之歲,則濕化有餘也。
土生甘,
物之味甘者,皆始自土之生化也。
甘生脾,
甘物入胃,先入於脾,故諸己歲則甘少化,諸甲歲甘多化。
脾生肉,
甘味入脾,自脾藏布化,長生脂肉。
肉生肺。
甘氣營肉已,自肉流化,乃生養肺藏也。
其在天為濕,
言神化也。柔潤重澤,濕之化也。埃鬱雲雨,濕之用也。歲屬太陰在上,則濕化於天,太陰在下,則濕化於地。
在地為土,
敦靜安鎮,聚散復形,群品以生,土之體也。含垢匿穢,靜而下民,為變化母,土之德也。○新校正云:詳注云靜而下民,為土之德。下民之義,恐字誤也。
在體為肉,
覆裹筋骨,氣發其問,肉之用也。疏密不時,中外否閉,肉之動也。
在氣為充,
土氣施化,則萬象盈。
在藏為脾。
形象馬蹄,內包胃院,象土形也。經絡之氣,交歸於中,以營運真靈之氣,意之舍也。為倉凜之官,化物出焉。乘己歲,則脾及經絡受邪而為病。○新校正云:詳肝心肺腎四藏,注各言府同。獨此注不言胃府同者,闕文也。
其性靜兼,
兼,謂兼寒熱暄凍之氣也。《白虎通》曰:脾之為言并也。謂四氣并之也。
其德為濡,
津濕#10潤澤,土之德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氣交變大論》云其德濕蒸。
其用為化,
化,謂兼諸四化,并己為五化,所謂風化熱化燥化寒化,周萬物而為生長化成收藏也。
其色為黃,
物乘土化,則表見妙黃之色。今中央之地,草木之上,皆兼黃色。乘己歲則黃色之物,兼蒼及黑。(辭,音今。)
其化為盈,
盈,滿也。土化所及,則萬物盈滿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氣交變大論》云其化豐備。
其蟲保,
保露皮革,無毛介也。
其政為謐, 謐,靜也。土性安靜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氣交變大論》云其政安靜。詳土之政謐,水太過其政謐者,蓋水太過,而土下承之,故其政亦謐。其令雲雨,濕氣布化之所成。
其變動注,
動,反靜也。地之動則土失性,風搖不安,注雨久下也。久則垣岸復為土矣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氣交變大論》云其變驟注。
其青淫潰,
淫,久雨也。漬,土崩漬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氣交變大論》云其災霖潰。
其味為甘,
物之化之變而有甘味者,皆土化之所終始也。今中原之地,故物味多甘淡。
其志為思。
思以成霧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靈樞經》曰:因志而存變謂之思。
思傷脾,
思勞於智,過則傷脾。
怒勝思;
怒則不思,忿而忘禍,則勝可知矣。思甚不解,以怒制之,調性之道也。
濕傷肉,
濕甚為水,水盈則腫,水下去已,形肉已消,傷肉之驗,近可知矣。
風勝濕;
風,木氣,故勝土濕,濕甚則制之以風。
甘傷脾,
過節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云甘傷肉。
酸勝甘。
甘餘則制之以酸,所以救脾氣也。
西方生燥,
陽氣已降,陰氣復升,氣爽風勁,故生燥也。夫岩谷青埃,川原蒼翠,姻浮草樹,遠望氤氳,此金氣所生,燥之化也。夜起白朦,輕如微霧,遐邇一色,星月皎如,此萬物陰成,亦金氣所生,白露之氣也。太虛埃昏,氣鬱黃黑,視不見遠,無風自行,從陰之陽,如雲如霧,此殺氣也。亦金氣所生,霜之氣也。山谷川澤,獨昏如霧,氣鬱蓬勃,慘然戚然,咫尺不分,此殺氣將用,亦金氣所生,運之氣也。大雨大霖,和氣西起,雲卷陽曜,太虛廓清,燥生西方,義可徵也。若西風大起,木偃雲騰,是為燥與濕爭,氣不勝也,故當復雨。然西風#11雨晴,天之常氣,假有東風雨止,叉有西風復雨,因雨而乃自晴,觀是之為,則氣有往復,動有燥濕,變化之象,不同其用矣。由此則天地之氣,以和為勝,暴發奔驟,氣所不勝,則多為復也。
燥生金,
氣勁風切,金嗚聲遠,燥生之信,視聽可知,此則燥化,能令萬物堅定也。燥之施化於物如是,其為變極則天地妻慘,肅殺氣行,人悉畏之,草木凋落。運乘乙.丑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