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案:温公从宋。吴本"芒"作"芚",当从之。注云"芒然",亦"芚然"之误。
美言不文。
案:御览三百九十引"美"作"至"。
古者之学耕且养,三年通一。今之学也,非独为之华藻也,又从而绣其鞶帨。
李注:"鞶,大带也;帨,佩巾也。"案:后汉书儒林传论引"学也"作"学者",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。御览八百十五引同。后汉书注云:"鞶"或作"幋"。"选注引注文"巾也"下有"喻今之文字烦多,非独华藻也。巾。带皆文之如绣也"二十字,今本并挩。又案:"三年通一"下,李刻据卢校本无"经"字,嘉佑本有之,当据补。
雷震乎天,风薄乎山。
案:文选颜延年曲水诗序注引"乎"作"于"。
使起之用兵每如斯。
案:温公从宋。吴本无"用"字,疑非。史记吴起传集解引有"用"字,"如"作"若"。
航人无楫,如航何?
李注:"虽有舟航,而无楫棹,不能济难;虽有人民,而无礼乐,不能熙化。"案:御览七百七十一引"楫"作"烜",引注作"喻有民无礼乐治也",系约引,"治"上有挩字。(疑今注"熙化","化"本作"治"。)
航安,则人斯安矣。
案:类聚七十一引"则人"作"而民",御览七百七十亦引作"人"。
"五百卷第八"
李注:"五百□□,非通经之言。"案:嘉佑本作"五百岁一圣"。
仲尼开迹,将以自用也。
李注:"欲行其道,制素法也。"案:"素法"疑当作"素王法"。
曰:"知之则曷为不用?"曰:"不能。"曰:"知圣而不能用也,可得闻乎?"
案:类聚二十。御览四百一引"曰知之"作"若知之",类聚引无"也"字。
逆其所顺。
案:类聚。御览并引"顺"作"从"。
捐其所能。
案:御览引"捐"作"损"。
非天下之至。(音义云:"天复本"至"下有"德"字。")案:御览引"至"下有"圣"字。
关百圣而不惭。
案:"关"与"贯"同,犹礼记杂记下"关毂"即"贯毂"也。
占天地。
李注:"言皆(世德堂本作"能"。)占之。"案:注文"皆"字当作"能",盖正文衍"地"字,校者易注以就之。
月未望则载魄于西。
李注:"渐东满。"案:嘉佑本注文"渐"上有"以"字。
既望则终魄于东。
案:书钞一百五十引"终魄"作"魄落"。
□之而已矣。
案:礼书一百十二引"□之"作"亦檠之"。
庄。杨荡而不法。
案:晋书王坦之传载所着废庄论引"荡"作"放荡"。
邹衍迂而不信。
李注:"迂回不可承信。"案:史记封禅书云:"驺衍以阴阳主运,显于诸侯,而燕。齐海上之方士传其说不能通,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,不可胜数也。"此文"迂"字即怪迂之"迂"。汉书郊祀志颜注云:"迂谓回远也。"
"先知卷第九"
忽眇绵作□。
李注:"眇绵,远视。"案:文选江赋注云:"□眇,远视貌。法言曰:"眇绵作炳。"□音绵,与李说同。学林六引作"忽忽眇绵作炳",疑非。
政善而吏恶,一勤也;吏善而政恶,二勤也;政。吏骈恶,三勤也。
李注:"政,君也;骈,并也。"案:书钞七十七引作"一曰善政,二曰吏善政恶,三曰政。吏戒恶,此曰三勤也"。"戒"乃"咸"讹。(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李注:"骈,并也。")
之谓恶政。
案:御览八百十九引作"此谓恶政也"。
圣君少而庸君多。
案:文选辨命论注引"庸"作"乱"。(裕孚案:"文选各本多作"庸"。")
修之以礼义。
案:"修"当作"循"。循与顺同,(说文:"循,顺行也。")犹云顺之以礼义也。(古籍修。循互讹,弗具引。)
吾见玄驹之步。
李注:"玄驹,蚍蜉子也。"案:"孙诒让札迻云:"步"当作"走"。"今考玉烛宝典十二引"步"作"□",(似"走"字艹书之误。)又引郭璞蚍蜉赋云"感萌阳以潜步"。文心雕龙物色篇亦云:"盖阳气萌而玄驹步。"据郭。刘二文,似"步"非误字。
象龙之致雨也,难矣哉!
案:续汉书礼仪志注引无"也"字,"难"作"艰"。
君之不才。
案:御览九百二十八引作"君乏才"。
甄陶天下者,其在和乎?
案: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此文,又引李注曰:"埏埴为器曰甄陶,王者亦甄陶其民也。"今本挩。(选注又有"埏,失然切"四字,盖隋。唐以前李注音义文。)
刚则甈。
案:学林八引杨子音义曰:"甈,五计切,破罂;又力制切,破瓦。"今本音义挩。(学林引本文"甈"误"甔",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