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文明 -05-古籍收藏 - -10-艺藏 -01-书法

36-法书考-元-盛熙明-第18页

矣。僧传曰:政禅师工书,笔法绝如晋、魏间人,常笑学者临法帖曰:彼皆知翰墨为贵者,其工皆有意,今童子书画多纯笔,可法也。
临摹
笔势论云:始书之时,不可尽其形势。一遍正脚手,二遍少得形势,三遍微微似本,四遍加其遒润,五遍兼加抽拔。如其生涩,笔下不滑,两行一度,创临惟须笔滑,不得计其遍数。 唐太宗云:朕少时频遭阵敌,必自指挥。观行阵即知其强弱,每取吾弱对其强,以吾强对其弱。敌犯吾弱,追奔不逾百数十步;吾击其弱,必突过其阵,自背而反击之,无不大溃。多用此制胜,思得其理深也。今吾临古人之书,殊不学其形势,惟在求其骨力,及得其骨力,而形态自生耳。然吾之所为,皆先作意,是以果能成也。张怀瓘云:夫简兵则触目而是,择将则万不得一。故与众同者俗物,与众异者奇材。书亦如然。为将之明,必不披图讲法,明在临阵制胜。为书之妙,必不应文按本,妙在应变,无方皆能,遇事从宜,决之于度内者也。虞安吉云:未解书意者,一点一画皆求象本,乃转自取拙,岂成书耶。 姜尧章云:摹书最易。唐太宗云:卧王濛于纸上,坐徐偃于笔下,可以嗤笑子云。唯初学者不得不摹,亦以节度其手,易于成就,皆须是古人名笔,置之几案,悬之座右,朝夕缔观,思其运笔之理,然后可以摹临。其次双钩蜡本,须精意摹拓,乃不失位置之美耳。临书易进,摹书易忘,经意与不经意也。夫临摹之际,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,所贵详谨。 又云:字书专以风神超迈为主,刻之金石,其可苟乎!摹字之法,须墨晕不出字外,或填其内,或朱其背,正得肥瘦之本体。虽然,犹贵于瘦劲,使工刻之,又从而刮治之,则瘦者亦肥矣。双钩时须倒置之,使无容私意于其间,诚使下本明,上纸薄,倒钩何害?若下本晦,上纸薄,却须能书者为之,发其笔意可也。夫锋芒者,盖字之精神,大抵双钩多失,又须朱其背时稍致意焉。
丹墨
右军云:纸刚用软笔,纸柔用硬笔。纯刚如锥画石,纯柔如泥印沙,既不圆畅,神格亡矣。书石同纸刚例,盖其相得也。又云:用笔着墨不过三分,不得深浸,毛弱无力,墨用松节同研,久弥佳矣。 米元章画史云:古书画皆圆,盖有助于器。唐皆凤池研,中心如瓦凹,故曰研瓦,一援笔,因凹势锋已圆,书画安得不圆?今研如心,平如砥,一援笔则褊,故字亦褊。又近有钅敖心凸研,援笔即三角,安得圆哉!姜尧章云:欲刻者不失真,未有若书丹者。然笔得墨则瘦,得朱则肥,故书丹尤以瘦为奇。而圆熟美润常有馀,燥劲古老常不足,朱使然也。又云:作楷欲干,然不可太燥。行草则燥润相杂,润以取妍,燥以求险。墨浓则笔滞,墨燥则笔枯。笔欲锋长劲而圆,长则含墨可以运动,劲则有力,圆则妍美。盖纸笔墨皆书法之一助也。
卷八·附录
印章
印制,《周礼》:玺节。郑氏注云:“玺节者,今之印章也。”
许慎《说文》云:印,执政所持,信也。徐锴云:从手爪以持,信也。
卫宏云:秦以前,民皆以金玉为印,龙虎钮,惟其所好。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,又独以玉,群臣莫敢用也。七雄之时,臣下玺始称曰印。
汉制:诸侯王金玺,玺之言信也。古者印玺通名。汉旧仪云:诸侯王黄金玺、槖驼钮,文曰玺,谓刻曰某王之玺。列侯黄金印、龟钮,文曰某侯之章。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、龟钮,文曰章。中二千石银印、龟钮,文曰章。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、鼻钮,文曰印。
建武元年,诏诸侯王金印赤绶,公侯金印紫绶,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,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墨绶及黄绶。
陈制
金章或龟钮、貔钮、豹钮,银章为龟钮、熊钮、罴钮、羔钮、鹿钮,银印为圭钮、兔钮、铜印、率环钮。
吾衍曰:汉晋诸印,皆大不踰寸,惟异其钮以别主守之上下。诸侯王印以槖驼,列侯以龟,将军以虎,于蛮夷则虵<虫兀>驼兔之属,示周礼六节之义也。其字皆曰文,常职多瓦钮,令长印止作鼻钮,可绾而已。其印文惟侯印就范中铸字,极精致,是择日封拜,非急遽为之也。虗爵曰填其文以金银,当时未有署佥以印为信,故军中印皆凿。官重者两凿成文,官卑者画一凿。或字有疏密不一,则密文细而疏文肥。人名私印,其六面者多凿,余亦皆铸。率多为龟钮,或二印一龟,身首藏合,谓之子母印。闻有三级坛钮,及天禄辟邪者,或大小为两面。晋时犹有汉印,惟私印间用朱文,字体与汉不异,唐人用朱文,故古法渐废也。
印记
唐太宗自书“贞观”二字作二小印。
玄宗自书“开元”小字作一小印。
集贤印秘阁印、翰林印,各以判司所收掌图书定印。
弘文之印,恐是东观旧印,书者其印至小。
九和之印,恐是官印,多印拓本书画。
东晋仆射周顗印,古小雌字。
梁徐僧权印。
唐魏王恭印。
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玉印,胡书四字,梵音云“三藐母驮”(今多黑涂)
润州刺史徐峤印。
峤之子吏部侍郎会稽郡公徐浩,浩子璹印。
议郎窦蒙印。
蒙弟范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