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原文

登岸偏访多时,忽见一座高山秀丽,林麓幽深。他也不怕狼虫,不惧虎豹,登山顶上观看。果是好山:

千峰开戟,万仞开屏。日映岚光轻锁翠,雨收黛色冷含青。枯藤缠老树,古渡界幽程。奇花瑞草,修竹乔松。修竹乔松,万载常青欺福地;奇花瑞草,四时不谢赛蓬瀛。幽鸟啼声近,源泉响溜清。重重谷壑芝兰绕,处处巉崖苔藓生。起伏峦头龙脉好,必有高人隐姓名。

正观看间,忽闻得林深之处,有人言语,急忙趋步,穿入林中,侧耳而听,原来是歌唱之声。歌曰:

“观棋柯烂,伐木丁丁,云边谷口徐行,卖薪沽酒,狂笑自陶情。苍迳秋高,对月枕松根,一觉天明。认旧林,登崖过岭,持斧断枯藤。

收来成一担,行歌市上,易米三升。更无些子争竞,时价平平,不会机谋巧算,没荣辱,恬淡延生。相逢处,非仙即道,静坐讲黄庭。”美猴王听得此言,满心欢喜道:“神仙原来藏在这里!”急忙跳入里面,仔细再看,乃是一个樵子,在那里举斧砍柴。但看他打扮非常:

头上戴箬笠,乃是新笋初脱之箨。身上穿布衣,乃是木绵捻就之纱。腰间系环绦,乃是老蚕口吐之丝。足下踏草履,乃是枯莎搓就之爽。手执衠钢斧,担挽火麻绳。扳松劈枯树,争似此樵能!

猴王近前叫道:“老神仙!弟子起手。”那樵汉慌忙丢了斧,转身答礼道:“不当人!不当人!我拙汉衣食不全,怎敢当‘神仙’二字?”猴王道:“你不是神仙,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?”樵夫道:“我说甚么神仙话?”猴王道:“我才来至林边,只听的你说:‘相逢处非仙即道,静坐讲黄庭。’黄庭乃道德真言,非神仙而何?”樵夫笑道:“实不瞒你说,这个词名做满庭芳,乃一神仙教我的。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。他见我家事劳苦,日常烦恼,教我遇烦恼时,即把这词儿念念。一则散心,二则解困。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,故此念念。不期被你听了。”猴王道:“你家既与神仙相邻,何不从他修行?学得个不老之方?却不是好?”樵夫道:“我一生命苦,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,才知人事,不幸父丧,母亲居孀。再无兄弟姊妹,只我一人,没奈何,早晚侍奉。如今母老,一发不敢抛离。却又田园荒芜,衣食不足,只得斫两束柴薪,挑向市尘之间,货几文钱,籴几升米,自炊自造,安排些茶饭,供养老母,所以不能修行。”


2.解密

先来看看二首诗,一个是作者写的,一个是杨慎写的。我放在一起,对比一下。让你看得更清楚。这两首诗,代表着美猴王的心情与杨慎的心情。为何?因为美猴王听到这首诗,是满心欢喜道:“神仙原来藏在这里!”而杨慎的这首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代表着他的怅惘与失落,却是传唱至今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。看原文:

观棋柯烂, 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, 卖薪沽酒, 狂笑自陶情。

滚滚长江 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
分析:从上面的两句来看,一个是柯烂,一个是东逝水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一个长久,一个短暂。

苍迳秋高, 对月枕松根, 一觉天明。 认旧林, 登崖过岭, 持斧断枯藤。

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。

分析:一个是天明太阳东升,一个是夕阳西下。

收来成一担, 行歌市上,易米三升。更无些子争竞, 时价平平, 不会机谋巧算, 恬淡延生。
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
分析:一个是恬淡延生,一个是白发苍苍。

相逢处, 非仙即道, 静坐讲黄庭

一壶浊 酒喜相逢。 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分析:一个是谈玄论道,一个付诸一笑。

从上面有情况看,世宗的处境由弱转强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而杨慎则由不可一世,变成了笑谈。不过呢,作者用一首烂词,对杨慎的绝唱。说明作者心里真的不是滋味的。世事难料啊,转头成空。杨慎,明代三才子,是明朝杨慎、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。是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才子之首。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作者是欣赏嘉靖的。但对嘉靖这样对待一个才子,作者是气愤的。所以作者开篇就骂他是个“柯烂”,柯烂就是烂斧头。别认为我说错了,作者喜欢骂人。作者还在书中骂了读者的,以后会解到的。有人会说,观棋柯烂不是个成语吗?的确是的。在儒学篇,作者这句就是在骂人,因为这句与后面的一点都不搭界的。这里理解为烂斧头比较恰当。

为何作者写首歪词,我却把它与杨慎的词放在一起?原因是作者在这里留有暗扣。比较一下两首词的字数,你就能明白。两词相差43个字。那么43个字代表着什么意思呢?这个43,与嘉靖、杨慎有关。什么关系呢?

嘉靖三年(1524年)三月,杨廷和辞官归里,大礼议再度兴起。六月,杨慎同三十六人上《乞赐罢归疏》辞职,不愿与张璁、桂萼等“无耻小人”同列共事。 《杨升庵年表》:嘉靖三年(1524年)六月,升庵偕同列三十六人上《乞赐罢归疏》,疏言:“臣等与(桂)萼辈学术不同,议论亦异。臣等所执者,程颐、朱熹之说也;萼辈所言者,冷褒、段犹之余也。今陛下既超擢萼辈,不以臣等言为是,臣等不能与之同列,愿赐罢归。”世宗怒曰:“朝廷储才处之史馆、宜勉修职业涵养德性,以需异日之用。升庵不能安分,率众求去,张衍庆等同声附和,轻肆殊甚,姑夺慎俸两月,衍庆等一月。”自是而大礼之讼兴,伏门之狱起矣。七月十五日朝会集议时,张璁斥责廷臣欺君,吏部尚书何孟春责难张璁,群情汹汹。罢朝后,何孟春率百官力争,杨慎激动地说:“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义死节,正在今日!”并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、给事中张翀等人在金水桥南,称要共同抨击不和张璁据理力争的人。何孟春、金献民等人奔走相告,于是二百二十九人到左顺门前候旨,从早上到中午都不退去。世宗大怒,将带头八人下诏狱。杨慎和王元正在金水桥、左顺门一带大哭,抗议非法逮捕朝臣,声彻宫廷。世宗便下令逮捕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杨慎等一百三十四人入诏狱,加以廷杖。《杨升庵年表》:七月十五日,朝会集议。张璁以欺罔十三事折廷臣,吏部何孟春一一难之,群情汹汹。罢朝,孟春率百官力争。升庵曰:“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义死节,正在今日!”检讨王元正,给事中张翀、刘济、安磐、张汉卿、张原,御史王时柯遂留群臣于金水桥南,谓今日有不力争者,必共击之。尚书何孟春、金献民,大理少卿徐文华复相号召,礼部右侍郎朱希周亦奔请阁臣赴,于是九卿、翰林、给事中、御史、诸司郎官、六部大理等二百二十九人,诣左顺门候旨,自辰至午不退。世宗在文华殿,命执台谏府部为首者,学士丰熙、六科给事中张翀、十三道御史余翱等八人,诏下狱讯。修撰升庵、检讨王元正撼门大哭,群臣皆哭。逮五品以下员外郎马理、修撰升庵等一百三十四人狱讯,四品以上孟春等八十六人待罪。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,十七日被廷杖一次,死而复苏;隔十日,再廷杖一次,几乎死去,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(今云南保山县)。

嘉靖四十年(1560年)冬,杨慎附葬于杨廷和墓旁。 《杨升庵太史慎年谱》:庚申冬,附葬石斋公墓侧。 。”

看看嘉靖三年,杨廷和辞官归里,杨慎被放逐。以及嘉靖四十年父子的重逢。让人唏嘘不已。为何说这是个暗扣?因为作者写了相逢,而杨慎也写了相逢。杨廷和杨慎父子,在嘉靖三年相别,在嘉靖四十年相逢。人生之路,真是生死两茫茫啊。

作者在这里,把樵子的词,与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词作了对照。你若解密不出来,你是不知道作者写这首词是何意的,莫明其妙的。解密《西游记》,要用心去解的,要追踪作者心里在想啥。所以呢,《西游记》是非常难解的,真是伤脑筋啊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作者是比较欣赏杨慎的才华的。

不过呢,欣赏归欣赏,但作者并不赞同杨家父子的作法的。因为他们虽然是大儒,但是他们并没有理解儒学之真谛,或者说他们虽然理解,但故意反其道而行之,所以他们是罪有应得的。中华儒学几千年,并非是所有人都不懂儒学的核心文化的。而是有很多儒者,是明白中华儒学的核心之所在。否则的话,一门学问,若全是假的,学者就会抛弃它的。比如我的网站,若全是忽悠人的,我是拉不住你来看的。特别是现在兴趣不过15秒的当代,想要吸引很多人在此网站停留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上,你想都别想了。那么古代有多少人懂呢?别的不说,作者是真懂的。否则也吸引不了我来解密他的作品。是不是这个道理?

很多人认为儒学只有懦儒,这是很搞笑的。儒能上升到文化的统治地位,仅仅靠懦儒,当哈叭狗能不能行?儒们可是想啊,可是统治者是不会养一帮蠢货的。这与当今的老板一样,老板想在经济丛林中赚钱,带一群哈叭狗去行不行?没有那个老板愿意的。养几只还行,一大群甚至是天下的儒者,是养不起的。除非这是个做慈善的老板,或者是败家的老板。或者是活得不耐烦的老板,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。当皇帝比一般老百姓危险得多,这是可以想象的。

言归正传。作者又说了啥?看看这个樵子。你若能把樵子解出来,你就能明白,樵子的词,要比杨慎的词高明不知道有多少倍。为什么?作者已经说明白了,这个樵子是樵能。樵能是谁你不会问我吧?这也太扯了。樵能就是惠能。这是作者明写的,所以解密起来很轻松。对照着惠能的资料,一看就明白了。接着上面的讲,惠能的谒,可是能上神坛的。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佛性本清净,何处惹尘埃!本来:菩提体性,本自离一切相,无染、净等任何二边分别,觅尘垢了不可得,无可拂拭。在惠能的谒前,杨慎的词只能算是一通牢骚词。才华足够,内涵也足够,但本质没法比。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。作者用一首歪词,没文彩没内涵,就打倒了杨慎的绝唱,原因就是其本质盖过了杨慎的绝唱。这里我就不分析了,明明白白的,嘉靖的本质就盖过了杨慎。不是因为他是皇帝,而是因为朱佑杬本来就是朱厚熜的父亲。这不是本质是什么?杨慎错了还不改,还说张璁是小人。说明什么?说明杨慎真是驴子拉屎外面光,内面是把大老粗的糠。杨廷和是个明白人,知错就改,退却了事。但杨慎则不是,知错不改。可见杨廷和的学识是超过杨慎的,这当然不是杨廷和怕死,七老八十的人了,还不知天命么?你太小瞧杨廷和了。杨慎不怕死,脑子也好使,但学识不够。张璁坚持了儒之本质,而杨慎是傲慢与偏见。祖宗之学,祖宗是本,之学是末。这都搞不明白,还宁死不从。那是活该要被打屁股的,打死了也只能得到人们的惋惜,却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的。

樵能的这段,证实了作者写的这个樵夫就是惠能。樵夫道:“我一生命苦,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,才知人事,不幸父丧,母亲居孀。再无兄弟姊妹,只我一人,没奈何,早晚侍奉。如今母老,一发不敢抛离。却又田园荒芜,衣食不足,只得斫两束柴薪,挑向市尘之间,货几文钱,籴几升米,自炊自造,安排些茶饭,供养老母,所以不能修行。”这个就不解了,自已找资料对照着看。作者让孙悟空与樵能对话,是想说明一个问题: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。朱厚熜是,杨慎亦是。修行不修本性,只修身。佛性本清净,就是这个意思。那些整天嚷嚷着让人修本性的人,可能情况有两种,一种情况是他不懂修行。第二种情况是他不懂修行。我在网站上经常说入逼,很多正人君子很反感。但男人女人的本性如此,我没有说错的。你反感是因为你的理想是太监,割卵蛋是你历劫最熟练的生存技能,仅此而已。
惠能佛性虽强,但在长生之术面前,也只不过是个砍柴的罢了。这是作者的评价,不是我的意思。我不想惹事。你若不服,去改原著。这段就解到这里吧。


3.探讨


1.儒学的核心在于祖宗之学。祖是根本之体,之学是身。身若离体不能存活,体若离身不可运用。
2.儒学是家国情怀。家破则国运难持久。国破则家不可幸免于难。这是历朝历代的血的教训。
3.儒者不能因博学多才而忘本,否则的话,脑子不清浆,屁股遭祸殃。